網頁

我正在面對無意義感(meaningless)



【我正在面對無意義感(meaningless)】

  期末將至,我棄選了一大堆的課,起因於領不到下學期的獎學金,那我也沒有繼續修課的動力與理由。經過幾天不需要去上課的大學生活,我才確定自己正在經歷無意義感(meaningless)的校園生活。

  社會學經典著作《見樹又見林》讀完才知道之所以經典之處,經典在於提倡從結構面向來看人的問題,例如:貧窮、失業,從個人的角度會說那是他們不努力、領22K都還算太多。
  另外,對我來說真的很實用的部分在於角色(role)與體系的互動,作者引用Goffman的劇場理論來說明。還討論到社會學比較少討論的關於從結構面來看人,是否人還具有自我(ego?自我(ego)是不是一種結構下的角色(role?

我在圖書館看報被糾正--從權力的角度來看



【我在圖書館看報被糾正--從權力的角度來看】

事件緣起:
  今天下午左右在圖書館吹冷氣順道看報紙,學校的報紙位於一樓的「看報區」我走過去拿報紙並且換個座位,看報區的木椅子不好坐讓我脊椎痛,座到靠近看報區不到五公尺的椅子上坐下來看報,約莫五分鐘過後有一位研究生坐在我對面,並向我說:「看報區不再這裡,要看報紙請到看報區。」
  當下我起身換到看報區的椅子上,心裡並不覺得怎樣,當我報紙讀完,回到原來的座椅拿起書包,只見那名研究生已經睡著,我想她只是想睡覺才把我趕走的吧。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http://billy3321.blogspot.tw/2012/12/hidehandofchina.html?m=1

【做為小社會的觀察,南華是個很有趣的地方】
做為一個社會學的觀察/歷史的運用/社運的實踐/意識形態的衝突

身為一個菜渣雜學生,首要目標要確立觀察的對象與結構的大小。
視南華校園為一個結構(系統),一個獨立且自行運轉的社會,正因為如此當討論南華時不討論學生父母的經濟階級與被宰治問題,只討論學生背景。

有了對象。接著要討論南華的結構內的角色:有學生/南華的學生/教授/行政人員。結構內的小系統:行政系統/學生系統(校園風氣)/教授系統,基本上系統間是相互遷動的。

社會工作「同理心」到底是什麼



英文sympathy指同情心;empathy指同理心。
奇怪的是Yahoo字典把empathy解釋為(心理學)神入;移情,卻沒有同理心的說法。

做為社工的基本且核心的技能「同理心」是一種把案主(client)視為一個獨特的,有能力做改變的,具有尊嚴的人(person),將發生在案主身上的情況視為重要的情況。
講的簡單一些叫作「感同身受」,這要說是一種移情,也說的過去。

一直不瞭解「同理心」是什麼,社工概論、個案、團體、社區(社區就別提了)的課都修過,實習也告一段落,課本提到「同理心」的意思與定義也背過,可是怎麼樣都讓我覺得好抽像,很難理解。
我可以感覺同理心是什麼,我卻無法理解與運用同理心,因為我連文字都看不懂。對於我「同理心」就好比說「有愛心」,兩個詞看起來一樣抽像。

原來我也得了知識營養不良症



不走出南華,真的不知道別人是如何的專業。拿社工來說,旁系社工的專業與本科系社工的專業還有一段不小差距值得努力,既然又被我不小心的發現問題(大問題),與其怨天尤人倒不如立即盡可能的補強不足之處。

舉個小故事:日據時代,文化協會核心成員的 蔣渭水先生,曾經為台灣民眾開出一張診斷,診斷台灣人得到的病症是知識營養不良症。

在南華認真讀書的學生,明明都是讀一樣的科系為什麼四年畢業之後比別人弱?這是結構面的問題,同樣的科目老師教的內容深度比其他人淺,一個科目少講幾個部分,大學四年學生少學的內容加起來可能只相當於別人三年所學。
學生想走(轉學),走不了;學生繼續待著,學的又比別人少;學生休學,成本又太高。待著學校不是,不待著也不是,問題是插翅也難飛,因為學校方面結構面的弱化學生,使學生學科基礎不良沒有能力離開。

南華大學就讀三年心得與學姐就讀心得



這應該是目前為止最赤裸裸的心得了 ,千萬別踩入陷阱阿。

節錄:
A為學姐;B為我

A:我也有非常深的體會 尤其是被歧視的時候

B:我有同感,可是我走的是跟南華做切割的路線,也許並不高明。
因為是切割,必然要突顯南華與自己的差異,放大差異才有辦法讓自己站住腳
有時候我會感覺自己是在做蹲點研究,就像DISCOVERY觀察動物一樣,不同在於我觀察的是南華的學生。

從瑞典社會福利制度思考台灣可借鏡之處



  瑞典的社會福利制度的確實充分體現「從出生到搖籃的精神」無微不至。當看到瑞典豐富的社會福利時,從成本與開銷來看,著眼在是否有足夠的稅金以用來應付龐大的社會福利支出,政府需要高額稅金來應付支出,因為瑞典人口少、人口老化高,勢必要抽取高額稅金來應付人口基數與人口老化帶來的延長福利支出的問題。每平方公里的人口平均數低使得瑞典不至於過度擁擠,政府能夠實施人口數與坪數的最低比例要求藉此來提升居住水準。

小評:菲國與台灣的衝突


http://www.youtube.com/watch?v=-7aXLpSHPwY&feature=share

一篇心得寫完還有一篇,總共四篇啦,是想搞死誰,用技能冷卻的空檔來寫雜文。
【菲國與台灣的衝突】

近日菲對台的攻擊事件(這句話沒有政治正確),原本的處理方式是可以把他處理成菲國某某官員個人的行為,由菲國支付賠償金,大事化小小事化無的處理。

我不清楚菲國政治,只知道他們正要選舉。通常在選舉時是一個國家民族主義高漲的時候,[民族]指的是對於自己身為菲國人的認同,也同時發揮了辨識本國人與他國人的功能。有一句話最能用在此,所謂[政治]指的是區分敵我的方法。

轉貼::102級學生議會議長吳俊寬的《給南華大學同學的一封信》



各位同學安好:

我是南華大學102級學生議會議長 吳俊寬

以下所述言論僅代表我的個人立場。

以我在南華大學淺薄、微小的認知探索底下,我想做一個很沉痛的發言,
今日我又再次體驗到不公不義的事情發生,或許各位無感、覺得不稀奇,
但是我仍然很認真的希望透過我的言論,提供給全體學生做為省思。

我是學生,我在南華,我不是南華的學生



前言
  想一想還是覺得不吐不快,想為自己在南華大學讀書的幾年間,給自己一個定位。該文與其說是在創造某個族群或把某群人劃為一個群體批判、汙名他們,不如說在替自己做defense(防衛)。
  我沒有大學,我只有受過大學教育,希望你不要看不起我。

情愛的對象,那是一個象徵的對象



今天的我從鄉土文青變成文青。

【情愛的對象,那是一個象徵的對象】
比起無病呻吟的愛情短文,張愛玲這才是高招,寫出相遇卻無法相愛,彼此只能依戀對方,知道有過如此美好的一位()女孩子曾經出現在生命裏,那等對象變成為了理想的對象。
寫出人類追求理想愛情(對象)的渴望。這是我歡喜的感覺,對於愛的感覺。

人道的追求--「漂泊.落地.生根」之張志群先生的故事



張志群先生何許人也?
約略簡介:
  1927年生於中國,就讀小學時在衛生課受老師社會主義思想啟蒙,思想逐漸傾左。中日戰爭爆發加入戰爭,當時中國勢力以國民黨最盛,卻加入站在民眾的共產黨抗日。
  待抗日結束中國勢力漸向共產黨,1947年在二二八事件之後因事發突然遷居台灣。1949年國民黨遷移來台全島進入白色恐怖時期,遂於1950年被密告匪諜羅織入獄。
  出獄後風塵僕僕以酸梅湯餐車營生期間幾經波折,因緣際會創業小本經營公司,隨台灣經濟起飛與1987年解嚴後公司營運蒸蒸日上。67歲退休後積極從事正名台灣運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