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我是九型人格的思考型



重新看之前寫的實習週誌與自己在網路上的嘴砲文章。

真的驗證九型人格思考型的特徵:
思考型的內心就如同一座守衛森嚴的城堡,城堡的主人很少離開,總是躲在城堡的高牆後去觀看外面的人。他們覺得自己容易受到侵犯,城堡的牆上出現了裂縫,他們的秘密被偷走了。他們的防御策略是撤退,盡量減少接觸及盡量保護自己的私人空間。


好像真得是這樣,我比較擅於從一個「客觀」與「第三人稱」的角度去看事情,以分析事情,或者在事情的脈絡下尋找一個固定的發展流程,試圖去推測下一個事件的發生。
所以必須先在事情內尋找一定的規律性與相關性,建立一套論述,再由推測與再觀察中修正規律性與論述。

媽啦~~~我根本做研究的料。
高中不念理化,大學不念個法律真是失策。所以我走上社會學的路。(賣雞排唷)

對於要敘述自己的情感,對我是非常困難,如果可以選擇,一開始一定是先分析,最末段才是描述自己的感覺。讓我想到之前某堂課的讀書心得是要我一本類似小說的書,我在書裏面找不到規律性,因為那是一本描寫社會工作者從業人員的工作心得的書。
實在讓我無法度去找規律,要用文字單純寫自己的感覺,例如:我在某某次當志工帶領小朋友的活動/我的家人中也有同樣的情況......什麼的。
實在讓我感覺不太舒服,也很奇怪,因為我的思考方式裏很少與自己的經驗做為重心,通常都是以「事件」為中心。
要一個男性說出他的情感,我想是比較困難的,因為那不是他熟悉的表達方式。

把最新的週誌寫完,再回頭看一次,自己竟然能從小小的一件方案撰寫上分析出相關的問題。
究竟是我太會屁(齁齁)還是有什麼其他原因呢?

我想有時候男性是以「客觀」「事件為中心」的思考方式去隱藏自己比較脆弱的那一面,在文字裏沒有自己的感情,只有冷冰冰的分析。
實際上感情卻是深藏心底的,也許是不擅於表達,才會選擇揚棄。

節錄內文:
方案的內容上,有發現學校學得與機構要求的撰寫方式不同,例如:校內的計畫往往要寫得很詳細,小至開場白、引導語的說法都要一字一句的寫出來。而機構要求的撰寫方式只要撰寫活動的方向與主要帶領的方式即可。

究其差異的原因:
  可能是教授以心理學系的方案撰寫方式直接套入社工內,如果要參考方案內容教授多推薦我們去看心理學系的方案活動。
  從時間的考量來看,機構的專職社工每週要帶領活動,又可能因突發狀況臨時需要調動活動內容。
  在方案活動的撰寫方面以大方向的填寫更能臨機應變,學生在學校因為時間充足、活動時間固定並且以學習為旨,才會被要求寫的越詳細越好。
  從資源的量來看,機構資源與學校資源相比較少,在校內規劃活動往往是以不計成本的方式再辦理,因為教授會補助。
  從社工師與實習生的差異來看,前者已有豐富的實務經驗,比較不需要依據詳細的內容細項一板一眼的活動操作。
  差異在於「角色」與「環境」的不同。
  該方案的設計的活動對象為機構住民,施用於實際對象,有別於校內施用於同學。實習生的角色介於學生與專業者之間,雖然旨在以學習為主,但在面對實際住民時是必須要有專業者的能力。實習生角色對內是學生,對外是專業者,以「學習」一語,貫穿一連串變化。
  所以計畫的內容細項究竟要寫的多詳細呢?應該視實習生的能力與對帶領活動得熟悉度來決定。如果是不熟悉活動帶領則相對的以清晰詳細的活動方案為主,一板一眼的照著順序來,或許會有僵化的疑慮,但是對於領導卻是最平穩的帶領方式。唯一的風險在於突發狀況的立即解決,一有狀況則短時間內立即應變,才可以再度把團體活動帶回原來的固定脈絡下,越是使用越多的時間在突發狀況,將使得團體活動的時間不足,導致活動內容的壓縮與背離既定的活動流程。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