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轉貼PTT文章:[閒聊] 論南華封閉性

南華大學部已畢業大學長說話了!!!
【轉貼PTT文章:[閒聊] 論南華封閉性】

我只轉貼內文,PTT底下得討論(筆戰)也值得一看,不過文字太多我就不轉貼了。其實我認為南華學生之所以弱,從底下得討論就可以看得出來。

當有校內學生批評學校時,南華學生會以一種神邏輯的視角去看該論述文章,把文章中不足之處,或錯誤的地方以偏概全的認為這篇文章是沒有價值的。還有更厲害的,也是更常見的,批評發文者的人格,例如該文底下就有人指責作者高中成績的真實性,藉此認為因人廢言

要批評南華學校得不是,很困難。因為批評者必須具備完美人格,而且最好要有系會與校務參與的經驗,不然會被說經驗不足(例如:你並不瞭解學校)。還有時間上不能畢業太久,不然又會被說學校已經不是你的那樣了。還有把少部分的人提出來說嘴,例如:南華在很久以前有人轉學到台大/南華也有好學生的。還有放大絕:你讀的不爽你可以轉學阿。

看來:南華大學真得是一間好到不能有任何批評的學校。

見該文底下的批評,有人以學校學生社團的轉變來反駁作者的文章。
我想學生用以偏概全的態度來反駁,事實上就是不接受也無法接受南華大學真的是一間不好的學校的事實。其實多說無異,社會大眾都看在眼裡,只有學生不知道。

我稍為重新編排了一下
=======================
研究所也快畢業了,這幾年念書下來的經驗是要看一所學校的封閉程度可以從三項來看:

1.
是否有學生運動,社會運動,工人運動,環境運動等等...源,和其相關的異議性社團?
為什麼提這一項而且列在首位?因為這類的活動是由對他人的關心,然後把問題上升到制度面和政府層面來處理。

學生社團做的志工就不同了,學生社團的志工是把問題個人化,去脈絡化去歷史化,用私人補償的方式處理問題。
PS:
好比看到偏鄉地區的小朋友很可憐,所以過去做營隊,但卻沒有長期駐點
也不了解問題的根源和背景,然後該校的小朋友就每個禮拜幫忙接待學生社團就好了。

對小朋友的處境不見得有改善...
PS:
捐獻給社福團體的行為也會有類似的問題

沒辦法深入問題的根源,當然根本談不上處理。在歐美,還蠻多社會改變是從學運開始的,但台灣這塊比較陌生,而且相關資源都集中在前段國立和前段私立大學,南華是屬於人文和社科為主的大學,若是這塊是懸缺的就等於失去人文社科的主要意義了。

因為沒辦法把問題提升到制度,還有思想和文化層面上討論和生產出實際解決方案,這等於沒有分析問題和反思問題的能力,就更不論解決問題了,尤其是人的問題,人文學科和社會科學在處理什麼? 人和相關的社會制度運作的問題
那不就等於失去了人文和社科的意義了?
PS:
跑過幾場之後我才知道馬克思,傅柯,阿圖賽,巴迪巴,洪錫耶等人在幹嘛...

2.
教師參與全國大型研討會多寡和著作,還有相關資訊
這點也不能說每個科系,但大多數科系的大多數老師是不太有能力投稿到比較好的期刊,再者,就論研討會資訊,好比台哲會我在大學期間沒聽過這東西,也是到研究所後才知道。而且才知道每間學校和相關領域的發展狀況,南華很缺乏相關資訊。

3.
學生在社會和文化的參與度
這個比較抽象,但就好比說南華在嘉義,但南華的學生聽過洪雅書房? 知道嘉義的歷史?有實際參與嘉義的文化嗎?等等...諸如此類的

好比我擔任過哈瑪星廣三社區隨隊志工,當然抗爭的過程我沒參與,我要說的也不是這個,然後一步一步的了解高雄的歷史,文化發展脈絡,裡面的其他志工辦了一堆活動好比攝影,有些人還是高師美術畢業的,還會法文,把一堆攝影理論(羅蘭巴特什麼的用進來)也辦了一堆活動好比各種講座之類的,實際的凸顯地方文化和歷史特色,然後居民,學生,學者,文史工作者參與其中這樣。

南華沒有這環境提供這三樣資源,有的只是社團,宗教而已,最多的社團還是營隊性質的,平均而言辦活動比較強(和我唸研究所的學校),平均而言組織比較大一點。
PS:
沒有把學生主要工作為何? 人文社科相關學門主要應該做什麼? 可以做什麼? 搞清楚之後就是宗教,一堆宗教還蠻多跑到雲林設點,然後進南華的
PS:
還講求什麼修身養性之類的,但沒辦法去思辯這些東西到底合不合適

之後就就一整個脫離社會文化?這對人文社科來講幾乎等於將要死亡一樣
人文社科理解和處理的是人,就連宗教也免不了處理人,那麼,脫離了社會後還能處理什麼?

南華主要以人文社科為主,也會有這類問題......當然裡面的學受到校風影響若沒意識到這類問題,若是畢業後也是可想而知
ps:
自然科學比較沒有這類問題,處理的是物,象牙塔也沒關係。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