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喬治克爾[被出賣的台灣]一書,讓我的壓力好大。
該書補充1945脫離日本統治至1949國民黨統治期間的交替時期,奇怪以前高中課本的歷史好像都有某種程度上的忽略這一部分,只是輕描淡寫一番,國立編譯館更是替國民黨護法。
(從那些年,那條狗,陳儀政府),接著魏道明,陳誠,到蔣介石逃難台灣的經過,原來台灣史部分是那麼的沉重,台灣的歷史是被殖民的歷史。
書中有句話激起我的想像,台灣人跟中國人最大的差別在於台灣人對於台灣土地的認同。
當中國人在說自己是中國人的時候強調的是一種國族般的血緣概念,例如:龍的傳人一歌,黑頭髮,黃皮膚,勤奮打拼,看天吃飯之類的概念。也有包裝成中華兒女/炎黃子孫之類的概念。
所以中國人這個詞不是對於地理上的中國土地的認同,只是事後包裝成歌頌長江,黃河之類的景點。
而當台灣人在說自己是台灣人時,強調的是對於台灣土地的認同情感,因對於土地的情感,自稱居住在台灣土地上的自己是台灣人。或許台灣人的概念有部分原因是 因國民黨的黨國思想教育而起,要求台灣人認同中國,雙腳踩在台灣土地卻要望向中國,這樣的教育思想卻無法影響人們接觸自己的文化(ex.歌仔戲)。國民黨 政權在當時是無法被認同的,但是人民無力反抗,對於國民黨的中華民國沒有認同,又該政權與人民是從海外來的,有別於居住在台灣土地上的人,為此形成台灣人 對於土地的認同。
台灣的歷史與文化與衝突在大中國的思潮下變成是某一省的文化,等同海南島的歷史,與民變。誰是民?誰是政府?民變這個字本身就有先入為主的政府概念,國民黨稱呼的民變是中國下的反政府思想。
脫離日本統治後台灣的歸屬未定,美屬?日本天皇屬?中國屬?無論誰來接收台灣都是再次的殖民史,作者傾向台灣人的民族自決。
二戰後台灣省是中國所有省份中最進步的省份,不只是物質進步,連島民的素質也是非常高的,例子很多舉我印象比較深刻的,拿二二八事件來說,當時後人民衝進 查緝私菸的專賣局,把局內的東西都翻箱倒櫃的倒在局門外,包含鈔票/私菸/文件,全都沒有人想要上前去帶走這些錢和煙,群眾放火焚燒這些東西。究竟是多少 的民怨或者多高的素質才讓人不去拿的?
日據時期台灣的年產糖量達130萬噸,1946國民黨來台後的一年台灣年產量變成三萬噸,百廢待舉。以前學到的說法是日本統治者走了一後把機器毀壞/技術帶走造成生產量銳減,但是...........
實際上是國民黨的陳儀狗官以他的必然的國家社會主義(翻譯:資源通通都拿去中國國民黨的抗戰需要)挾帶一群不三不四的無賴,安插這些人在工廠,把所有能賣 的東西通通賣掉,政府官員帶頭的刻意屯貨,移轉中國抗戰,政府護航政府,政府刻意組董事會兼併各種人民所需。甚至把生產用具的機具都拿去換得現鈔來自肥與 抗戰,所有能對現都拿去對現,把台灣當作一隻金羊層層剝皮。是陳儀的人馬把經濟給害慘的。
想想高中某老師的言論,那根本是統派的言論,替國民黨護航。
相信我,看了該書你也會很火大。如果這樣去看,或許台灣人民族自決是需要的,再去看台灣共和國的成立也或許是需要的,台灣人需要台灣人自己的國家。
接著準備讀史明台灣人四百年史,聽說有短篇漫畫版,就當做我的過年禮物吧!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