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台大法律學分班觀察


台大法律學分班觀察

法律學分班已經告一段落,我一直想寫觀察心得,卻怎麼想都無法有明確的結論,他們也沒什麼太特別的地方需要大書特書,所以就寫我自己的感受。

學分班的第一堂課,課程執行人員介紹課程說明與學員權益,並進行班上學員逐一自我介紹。我心底期待能聽到類似「我是一名工地水電工,因為工程會碰觸合約所以來報名學分班」、「我是工地臨時工覺得不充實自己會吃虧」,沒有聽到。同學背景都是警察、醫生、老師、國安局職員、國防部職員、企業老闆、好市多主管、建設公司職員、銀行職員、律師事務所職員⋯⋯

心底是一點失望,那個做工的人沒有出現。心底另有一種Ah ha moment覺得「醫生、老師、國防部」這不都是新聞上說在台灣很忙碌待遇差的職業,怎麼會出現在這裡!?

事有蹊蹺,在我工作離職後變成全職考生,我幾次15:00在上班日看到同學在圖書館看書。每次17:30就有人在位子上坐定等待19:00上課。這跟我既定印象完全不同。

我能想的,也許他們是「生存者偏差」,爛單位有爽缺,爽單位有爛缺,能在這課堂上的都是有錢有閒的人才能穩定出席。

或者公職的穩定性就在這。

同學有組群組,我一直潛水中。我看到當工作穩定、收入穩定,有別於社工服務的案主的另外一個世界,三十三間堂、台南擔仔麵、飯店的吃到飽、米其林餐廳、教父牛排,大家能聊飯館,具有一定程度的共鳴,能聊日本的銀座的餐廳,能聊北歐旅遊。感覺這些地方怎麼好像都在台灣一樣,多數人都有共鳴,這些都是稀鬆平常的事,就連炫耀的價值都沒有。

我總想到在銀座的星乃咖啡廳喝下午茶,在上班日的下午店內還都是人,也許只有退休、高級主管會在這時間出現在這吧,的感謝。

然後有些同學的旅遊頻率竟然是3個月一次,旅遊也不像什麼需要事前準備的事情,就像台北到嘉義這樣稀鬆平常小事。然後畢業旅行有人提議出國玩,大家討論的似乎原本就該如此。

他們也一樣聊政治、聊年金、聊長榮罷工、聊歷史、聊課程很難書讀不完,我沒有看到極右派的言論,偏左的一點是眾數,大家就只是聊天,沒有一定要證據、奇怪言論的人,沒有這些,大家都是正常人。

我總有一種模糊的感覺,似乎對這群人來說付出-努力會有回報是最基本的世界觀,純然的、經過檢驗的信念,「因為要出國,所以課程跟不上」、「因為要唸書,只好旁邊遊客在聊天的時候我在看書」,這對於習慣看家庭、看結構的社工的我是很特別的經驗,怎麼可以這麼純粹、理所當然的,付出與回報,怎麼沒有公婆阻撓、夫妻家暴、父母強迫之類的外在原因攪擾!?

到底他們跟案主誰才是這個世界的正常樣貌?或者兩者都不具樣本代表性?我不知道。

以前以為的「成功」是需要代價的,就像一個書唸很多的人有怪癖、有自閉是理所當然的,因為他交換了一部分;一個交友廣闊的人,學業成績不好也是交換來的。交遊廣闊、學業好、家庭不差、工作襯頭、人友善,各方兼具的成功卻是存在的。不需要犧牲什麼去換。

那是另外一個有別於我的環境的世界。那裡好像沒有藍領、沒有資源回收阿伯、沒有狗大便。這是中產階層的味道呢,我會欽羨他們那樣的生活。

1 則留言:

  1. 你把自己限制在一個觀點,你就脫離不了了。

    看了很多你的文章,也許是因為你社會學的思想,總是把人分類。
    [低端學生][藍領][中產],也許你是對的,但我認為這樣的分類別沒有對社會有幫助,通常只是更加劇族群衝突和偏見。

    如果你把不可控因素也加進來,例如父母的財產、智商、環境。
    相信你會對每個人的際遇有不同的看法,人沒辦法平等,但我們可以平等地對待每個人。

    回覆刪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