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男社工如何與家暴被害人工作




「男社工如何與家暴被害婦女工作?」以前也被問過,這次是第二次在家暴領域單位的面試中被提問,可列入社工的一百個迷思。

畢竟60%的被害人是女性,男社工又是少數,同時男生又是比較不偏向情緒抒發的,我身上的陰柔氣質又少。

上一次回答問題,我記得是套個理論然後強調不同性別有好有壞只要對工作有幫助就好,這個方向去論述。

在經歷過實務操作後,我自己直接回答「性別影響不大」。我選擇直接否定問題的假設,然後導入一個更核心的問題。

我會把問題理解成「社工如何貼近個案?」

這問題很難,很關鍵,很個人。

我用階層的視角切入,社工評估有著中產階層的味道,必須要有能力看到不同社經地位的人生活風格才能精準評估,底層的人,可能夫妻間平常就是用三字經說話,做臨時工日領,有錢就買菸買酒放鬆一下,對未來沒什麼規劃與期望。如果社工用中產階層的視角,那這就變成互為相對人長期精神暴力彼此,工作不穩定,又有酒癮問題,對未來無規劃生活過一天算一天。怎麼看都覺得很糟,尤其討論兒童學業規劃時,根本就沒規劃。

暴力嚴重度的拿捏,對他們太寬鬆,導致常常進案。就會需要限縮評估,侷限是否有肢體暴力的部分。

另一種高社經地位的人,可能醫生配醫生娘的組合,都有大學或碩士學歷,通外文,經濟佳,不用擔心謀職,又有文化鑑賞與開銷能力,他們不豪飲但品酒。可能因為言語衝突而通報,沒有肢體暴力,怎麼看都暴力嚴重度低,有許多保護因子。這樣的人,有時接到通報就想結案,因為沒有什麼指標性的暴力事件,學歷高會的字彙多又很能講自己感受,心底覺得對方像生活過很爽的好野人一輩子沒碰過壞人所以反應過度。

暴力嚴重度的拿捏,對他們太嚴苛,導致常常結案。就會需要放寬評估,將範圍擴大到怒罵三字經就算精神暴力。

先有一點階層意識之後,至少評估的拿捏我覺得比較貼近個案真實狀態,而非單純反映政府與中產階層對個案的期待。

這個階層意識的概念,我傾向從書本去學習,認為這是一種知識累積出來的東西。
女性主義經典
跨國灰姑娘(講新移民婦女的生活)
房思琪的初戀樂園(講被性侵者如何定義自己被性侵)
做工的人(講底層勞工處境)
學做工(講反學校與工廠文化)
蒙馬特遺書(講親密關係與依附)
我是一個媽媽,我需要柏金包(講上流社會文化)

一個男生怎麼去理解已婚婦女全職照顧小孩那種時間被分割成片段,覺得永遠休息不夠很累,旁人卻覺得不用工作真好的無奈。

先有辨識能力,才能指認不同處境,評估才比較貼近生活。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