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社會學經典,學做工,300頁心得





這本書越看越感動,有一種相見恨晚的感覺,讀書也許不能發財,卻能知道人何以貧窮。

本書試圖回答1970年探究工人階級子弟從學校到就業工作的轉變歷程,何以工人子弟在受過教育後接續父業,而沒有邁向中產階級?(這裡的父業是技工/工廠工人,非資本家)

裡面很多我過往就學時那些小混混的影子,在學校,小混混三五成群有自成的小團體,對於教師所傳遞的升學價值/讀書的目的,有其獨特的解釋,例如:坐辦公室只會吹冷氣,不是真正的工作/王永慶沒學歷也能賺大錢(學歷無用論)

在教師眼中,這群混混是未來堪憂/學業成就低落/在校滋事的一群,書中解釋到教師傳遞的是中產階級的價值觀,且鼓勵腦力勞動,非體力勞動。

但在小混混裡,腦力勞動卻被貶低,體力勞動反而被褒揚成某種男性氣概的展現,人用自己的體力去克服工作的險惡環境,然後每週拿到薪水袋以資獎勵,在下班後用自己賺得錢去享受。

而教師提供的未來職業藍圖,每種工種的差異說明,也顯得與小混混們的價值觀格格不入,畢竟對小混混來說所有的工作都是體力勞動,都是從學徒開始學,要就業不難,要學習功夫好學生與壞學生都是重頭開始。

而小混混們在學校習得的鬧事/捉弄老師/反抗權威/性的主動追求,反而對於在工廠的生存有所幫助,他們只是從學校轉換到工廠,這些鬧事與捉弄,可以幫助他們去試探老闆與工頭的底線,反抗權威與性話題可以快速加入工人群體贏得尊重。

在小混混眼中,工作分為截然的兩個世界,腦力勞動與體力勞動,而他們侷限在自己的體力勞動,卻也在工人文化中獲得男性尊嚴的提升,家庭中男性是一家之主,主外,主著所有收入來源,工作既是維持生活所需,也是實現自己男性氣概的地方。女性則是一個可有可無,主內,主著家庭打掃與照顧的部分。

我覺得這本書很可以回答,我以前在面對點工/保全/軍隊士兵時,討論後續謀職計畫,那種認為自己隨邊找個工廠作業員就會有工作的自信。

也可以看到工人文化與中產階層間的價值差異,前者有一種對於家庭男女分工理所當然的性別角色預想,而這之間比較沒有什麼談判與討論的地方,溝通通常就是吵架才會有一進一退的結果。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