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幾次晤談經驗之八

最近遇到四個月役期的軍事訓練役(我要當一年,我難過......),晤談時總會遇到阻力,遇到一位讓我印象深刻的人,他入伍前向地下錢莊借貸十萬,每月利息一萬,超過一萬的才會還到本金,例如:這個月如果繳一萬二,則本金剩下九萬八。但是他繳了一年都還沒還到本金就是了......(錯愕......)。

神奇的是他經濟上沒有困難,而是他認為這筆錢雖然是用他的名義借的,卻是因為好朋友缺錢才伸手幫忙。所以他認為這筆錢應該是要由好朋友去繳,他只負責每月向好朋友催繳利息,本金的部分就等好朋友想還再去還(攤手)。講得好像不是自己的事一樣......

因為這件事不知怎麼的最後給父母知道了,父母要一次把這筆爛帳繳清。他卻開始confused了,認為「這是自己的事情,不用父母出面」,而且「如果父母代繳了,朋友一定會擺爛,這筆錢討不回來」。

言下之意:「討債集團施予的壓力」等於「朋友還錢的動力」,沒有討債集團就拿不回這筆錢。可惜,局外人大概都心裡有數他朋友大概還不了,當務之急應該把地下錢莊的部分處理乾淨。這就是癥結點。

這個案子最後怎麼處理先不討論。我談完之後突然想到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有個專業名詞我忘記了,薩提爾的家族治療提到:個案所遇到的「問題」,不純然能把「個案」與「問題」切成兩部分來看,而是「個案」基於某些理由,自甘處於如此的「情境」底下。

換句話說,個案是有能力離開這樣的「情境」,但是基於某些理由個案自己不願意離開。套入上述個案的狀況,他認為錢應該由朋友去還,他自己沒有必要去還本金和利息,如果自己或父母把錢繳清,這筆錢就拿不回來了。

所以他處於每月被地下錢莊催款的情境,而不覺得是自己的問題。既然不認為是「問題」,當然沒有解決的必要。所以這筆借款還了一年多還不完......

因為我忘了這種觀點的專業術語,我私下命名為「從功能論看待個案的問題」,因為個案很多,我的工作經驗(主動技能)一直增加,反而書比較少在念(被動技能),有趣的是我卻在無意間漸漸印證了書本的理論,而且無意間的使用,「從功能論看待個案的問題」讓我從另一個更宏觀的角度看到了個案的困境,而發覺當務之急不在解決個案「還款的問題」而是「個案對事情的看法」。Magical


對案主的看法影響晤談的焦點。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