網頁

是「日據」時期不是「日治」時期

考試之前總是比較焦慮,焦慮的時候就不想讀書。

剛剛看完賽德克巴萊(上),有一點感想。
歷史不是我的專業,有錯請指教。

有時候聽人說起日據時期日本管理的有多好,確立台灣的基礎建設,郵局/電線/自來水,時人可以夜不閉戶,好像{日據時期}根本就是{日治時期},德政阿。

高中時候這樣聽,沒什麼感覺,好像真的就是那麼一回事,現在網路上偶而還是可以看到類似親日的論調。

電影裏面族人的抗日動機看起來好似為了祖靈,為了部落的精神。相信當時後日據時期的人會有這樣想法的人是少數,更別說起義抗日,市井小名還是有一天過一天可以活著就好,很少會去想那麼多。

從楊逵與賴和的文學中可以窺之一二,當時後台灣人生活辛苦,經濟結構與教育結構偏袒日人使得能夠真正富有的人不多,而當時引進的現代化工具與基礎建設其實是以統治者的角度來看的,並不是為了台灣人,而是為了方便治理,有鐵路事為了運木材,有郵局事為了在台日人的方便,依切是以日本人的方便出發。

那是一個不值得留戀的時代。

之所以會說日本人確立台灣的基礎建設,根本是從光復時遷台的國民黨官員的角度出發,官員因日本遺留的建設而方便治理台灣。

歷史記錄的用字遣詞能反映記錄者的觀點,因為我討論日據時期的問題而不是國民黨是不是來台治理台灣的問題。
當描述國民黨遷台的時候刻意避免掉{據台}與{治台}的說法。客觀的說{遷台}。

意識形態不是我的專業。